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访问量:467646

神经影像学

  • 分形维数对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状态和Ki-67指数的评估价值

    席华泽;周俊林;

    目的:探讨分形维数(FD)评估高级别胶质瘤(H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状态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跃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HGG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指数的患者75例,其中,IDH-1野生型52例,IDH-1突变型23例。术前在T_1WI、T_2WI、DWI图像最大层面及其上下2个层面上自动勾画肿瘤边界及瘤周水肿范围,测定外边缘FD值,取3个层面的平均值为测定值。比较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组间FD值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D值对评估IDH-1突变的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FD是否为IDH-1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不同FD值与Ki-67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DH-1野生型T_(1(肿瘤))-FD、T_(2(肿瘤))-FD、T_(2(水肿))-FD、DWI_((肿瘤))-FD均低于IDH-1突变型(均P<0.05);且在DWI上的FD值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68,特异度为0.696,敏感度为0.923,且DWI_((肿瘤))-FD是IDH-1突变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各FD值与Ki-67指数均呈正相关,T_(2(肿瘤))-FD与Ki-67指数相关性最高(r=0.485 3,P<0.000 1)。结论:基于HGG患者MRI图像测定的FD值可评估患者IDH-1基因突变状态,且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

    2024年02期 v.22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肝豆状核变性伴认知损害的尾状核静息态功能连接改变的fMRI研究

    刘军平;王安琴;卞国清;徐春生;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伴认知损害患者的尾状核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19例WD患者(WD组)及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行静息态fMRI检查;采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言语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前瞻记忆(PM)测试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利用AFNI软件,分别以双侧尾状核为种子点(ROI),与全脑其他体素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2组功能连接的差异脑区,对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评分及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D组的MMSE评分、VFT评分、DST评分、TBPM评分和EBPM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WD组左侧尾状核与双侧丘脑、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尾状核与小脑蚓部、双侧豆状核、双侧丘脑、双侧额上回、右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WD组右侧尾状核和右侧额上回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EBPM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28);右侧尾状核和右侧丘脑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TBPM评分呈正相关(r=0.473,P=0.041);左侧尾状核和左侧丘脑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值与TBPM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47)。结论:WD患者认知障碍与纹状体-丘脑-皮质连接受损有关,尤其是尾状核与丘脑及额上回的功能连接减低有关。fMRI可作为WD患者脑功能障碍的重要研究手段。

    2024年02期 v.22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的低频振幅静息态fMRI研究

    王忠艳;霍健伟;付清楠;陈鹏;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组ALFF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下回、右侧眶额皮质、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双侧额上回、右侧枕上回、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SDS评分与右侧眶额皮质的ALFF值呈正相关(r=0.528,P=0.024),SDS、SAS评分与左侧中扣带回ALFF值均呈正相关(r=0.641,0.494;均P<0.05)。结论:通过ALFF可发现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异常神经活动,主要是情感、认知相关网络脑区(扣带回、眶额皮质等)存在脑自发活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活动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异常脑活动改变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有效神经影像标志物,可为远期疾病严重性评估及疾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2024年02期 v.22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不同MoCA评分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灰质体积差异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李凯琳;魏翔宇;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探究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灰质体积与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7例确诊的VCI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轻、中、重度组,均行颅脑MRI扫描和VBM分析。比较3组的颅脑总体积、灰质体积、白质体积、脑室或脑脊液体积,以及灰/白质体积与颅脑总体积之比。对组间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MoCA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海马、右侧补充运动区和左侧中央旁小叶的脑灰质体积均显著减少(均P<0.05)。全部患者脑灰质体积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49,P<0.001);右侧海马区灰质体积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01)。结论:不同认知功能障碍水平的VCI患者存在额叶、颞叶、顶叶和海马等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变化,这为认知障碍程度的划分提供了神经影像学证据支持。

    2024年02期 v.22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对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功能网络的研究

    赵纯风;罗丹;喻皓月;彭莹;杨艳丽;刘衡;

    目的: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探讨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的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改变。方法:对28例伴PWMI的SCP患儿(患儿组)及性别、年龄匹配的19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行fMRI,应用ICA方法提取2组网络成分,并用SPM12及NBS软件比较2组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患儿组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组默认模式网络(DMN)内左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及右侧角回,vAN内右侧中央后回,VNm内双侧舌回功能连接减低。以上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与临床变量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SCP与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推测网络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成为早期识别和诊断SCP的影像学生物指标。

    2024年02期 v.22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图论分析法对难治性癫痫脑功能网络的研究

    唐文英;李旭虹;曾珍;李文富;张体江;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rs-fMRI)结合图论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及青少年难治性癫痫(ITE)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分析异常网络属性指标与病程、智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E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方法:收集ITE患者23例(ITE组),同期招募2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TMRI扫描仪进行扫描,获得T_2-FLAIR、3D-T_1WI、rs-fMRI数据。利用GRETNA V2.0软件包进行数据预处理并计算网络属性指标,使用SPSS18.0软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ITE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TE组与对照组均有小世界属性,ITE组局部效率及标准化聚类系数减低(P=0.014,0.027)。ITE组节点属性有差异的脑区主要位于默认网络及视觉皮质。ITE组左侧楔前叶节点中心度、左侧楔前叶节点效率均与病程呈负相关(r=-0.564,P=0.005;r=-0.539,P=0.008)。结论:ITE组脑功能网络全局及节点属性均存在异常,脑功能网络改变以局部分离功能降低为主,为ITE脑功能网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24年02期 v.22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胃癌相关肌少症的CT评估及中医疗效观察

    殷艺;李静晓;祁明浩;潘晓葶;刘沈林;殷长俊;邹玺;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相关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24周,试验组同时采用健脾养正消癥方联合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平均骨骼肌面积减少率小于对照组(P<0.001);2组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均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治疗胃癌相关肌少症能延缓患者肌肉质量下降进程,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2024年02期 v.22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基于能谱CT物质分离成像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的相关参数研究

    翟冰莹;贾永军;康武林;李晓伟;姚洁;刘芳;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膝骨关节炎(KOA)能谱CT成像的髌下脂肪垫(IPFP)脂基物质含量、关节间隙面积和骨赘评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发作期KOA患者1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1例(A组),气滞血瘀证40例(B组),肝肾亏虚证16例和气血虚弱证11例(C组),使用能谱CT检查后行基物质分离图像后处理及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KOA能谱CT成像IPFP脂基物质含量、关节间隙面积及骨赘评级的差异。结果:各证型间脂肪/肌肉物质分离图像IPFP最大面积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IPFP脂基物质含量最低,C组IPFP脂基物质含量最高(P<0.05),B组膝关节内侧间隙面积小(P<0.05)。各证型间膝关节外侧间隙面积和骨赘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FP脂基物质含量和关节间隙面积均与发作期KOA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谱CT基物质分离成像在中医辨证施治KOA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02期 v.22 164-16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胸部影像学

  • 骨转移乳腺癌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周霞;崔春晓;林青;李志明;边甜甜;苏晓慧;张琦;李妍;李丽丽;

    目的:分析骨转移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特征与免疫组化分型的相关性,以及骨转移灶的CT与MRI表现,并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和无远处转移患者各90例(90个病灶);比较骨转移乳腺癌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X线表现及免疫组化的差异。结果:(1)骨转移乳腺癌肿块以高密度为主,无远处转移乳腺癌肿块以等密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转移乳腺癌肿块边缘以模糊为主,无远处转移乳腺癌以毛刺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转移乳腺癌首诊区域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高于无远处转移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比骨转移乳腺癌,无远处转移乳腺癌无T4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转移乳腺癌Luminal A型及Luminal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以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骨转移乳腺癌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以肿块伴钙化为主,三阴性以肿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无远处转移乳腺癌LuminalA型、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居多,LuminalB型多未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无远处转移乳腺癌LuminalA型与LuminalB型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三阴性及HER-2过表达型以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分型对应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不同,有助于临床医师预测不同免疫组化分型的骨转移可能性,为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22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钙化积分对CT-FFR的影响

    徐彧;杜丰夷;袁小佳;赵天佐;陈正光;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钙化积分对深度学习算法下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冠状动脉(冠脉)CTA(CCTA)示靶血管狭窄的慢性CCS患者,采用深度学习法计算其CT-FFR,取3支靶血管中最低值作为该患者CT-FFR,按CT-FFR>0.8及CT-FFR≤0.8分为正常组77例、异常组73例,比较2组血尿酸值及总钙化积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CT-FFR、血尿酸、钙化积分行Pearson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且通过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钙化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58,P<0.05),而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P>0.05);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钙化积分与CT-FFR呈显著负相关(r=-0.556,P<0.05);ROC曲线的AUC为0.782,且达到病变程度(CT-FFR≤0.8)的钙化积分阈值为313.05分,约登指数为0.464,其诊断准确率为78.2%,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77.9%。结论:冠脉钙化积分可能影响CTFFR,可预测功能性缺血的发生,即钙化积分越高,血管功能越差,CT-FFR越低,缺血越严重。CCS患者血尿酸是否与CT-FFR存在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02期 v.22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肺腺癌脑转移瘤CT灌注成像参数对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预测的初步研究

    姜春成;姜中华;刘歆;曲倩倩;王云强;

    目的:应用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并完成肺癌病理及EGFR基因检测的4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EGFR突变型26例,EGFR野生型19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灌注成像,应用颅脑CT灌注图像分割强化肿瘤和瘤周水肿,提取CT灌注参数。应用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灌注参数预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转移瘤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效能。结果:灌注参数中,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肺腺癌2种EGFR基因突变状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F和MTT联合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AUC为0.790。结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可用于预测EGFR突变状态。

    2024年02期 v.22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不同时期肺挫伤支气管变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代永亮;张宇哲;张元刚;苟杰;程永涛;段小艺;郭佑民;李艳;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在肺挫伤病情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挫伤患者108处病灶的CT资料,利用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自动分割图像,并测量不同时期(急性期、渗出期及吸收好转期)肺挫伤3~7级支气管定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渗出期3~7级支气管的最大壁厚、平均壁厚大于急性期和吸收好转期,渗出期4~7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外直径、管腔内外周长及5~7级支气管的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小于急性期和吸收好转期(均P<0.05)。急性期4~7级支气管的最大壁厚、平均壁厚大于吸收好转期而小于渗出期,急性期4~7级支气管的管腔内外直径、管腔内外周长及5~7级支气管的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小于吸收好转期而大于渗出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肺挫伤灶占两肺总容积的百分比为(4.26±1.81)%,渗出期为(7.91±2.70)%,吸收好转期为(1.63±0.91)%。急性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与7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及平均壁厚相关,渗出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与5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支气管内外直径及内周长相关,吸收好转期肺挫伤灶容积占比与6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平均壁厚及7级支气管最大壁厚相关。结论:人工智能CT定量分析技术可直观显示肺挫伤及支气管的形态学变化情况,为临床预估病情发展及干预治疗提供新方法。

    2024年02期 v.22 184-187+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腹部影像学

  • 基于CT测定的细胞外体积分数对结肠腺癌术前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

    王庆慧;高飞;王锡明;

    目的:探讨CT测定的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结肠腺癌病理分级可行性。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腺癌患者380例,术前均行腹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结肠癌病灶的ECV通过平扫和平衡期图像在ROI测量计算。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组100例和低级别组280例,比较2组影像特征及临床特征。ECV与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ECV对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V是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为1.380(95%CI1.289~1.477)。ROC曲线显示:ECV对结肠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较好,AUC为0.898(95%CI0.851~0.947),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1.4%。结论:基于CT测定的ECV有助于预测结肠腺癌的病理分级,且对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2024年02期 v.22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血压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王长军;刘玉红;周文文;王玉;郭凌飞;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164例,其中高血压病程≥3年者定为高血压组(57例),从未诊断高血压者定为非高血压组(107例),另收集5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肿瘤、对侧健康肾脏和对照组肾脏的ADC值及相对ADC(rADC),利用SPSS24.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高血压组肿瘤ADC值为(1.683±0.435)×10-3 mm2/s,对侧健康肾脏ADC值为2.047(0.373)×10-3 mm2/s,rADC值为0.83±0.20;非高血压组肿瘤ADC值为(1.863±0.401)×10-3 mm2/s,对侧健康肾脏ADC值为2.011(0.290)×10-3 mm2/s,rADC值为0.95±0.20。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组对侧健康肾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2组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与ccRCC的ADC值降低有相关性,其可能使得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加。

    2024年02期 v.22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

    许小兰;窦斌;杨斐;魏文鑫;朱晓宁;刘征;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双动脉期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HAPVF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APV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HAPVF的价值。结果:双动脉期诊断HAPV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分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2期(均P<0.05)。2组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单因素预测HAPVF效果最好的是包膜类型,其次是门静脉癌栓,再次是肝癌大小。综合多因素联合预测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在HAPVF分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HAPVF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点,其中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能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2024年02期 v.22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能谱CT平扫图像直方图纹理分析对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的鉴别价值

    陶健;马海彦;梁甜甜;曾宪春;王荣品;

    目的:探讨能谱CT平扫单能量图像结合直方图纹理分析对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5例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组)和18例肾盂积水患者(肾盂积水组)。应用能谱成像分析平台测量2组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11个不同单能量CT值,并分别行统计学比较。单能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在AW4.5工作站上重建相应单能量图像,采用GEOmni-Kinetics软件进行直方图纹理分析,选择病灶最大层面勾画ROI,生成基于灰度直方图纹理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度,偏度,峰度,均一性,能量,熵,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参数的差异,基于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最终的预测模型,绘制最终模型的ROC曲线并分析其价值。结果:40~50 keV条件下,肾盂旁囊肿组的单能量CT值大于肾盂积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60~14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0 keV条件下,2组均值,峰度,能量,熵,第5、10、25、50、75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 keV条件下,2组均值,第10、25、50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0 keV图像纹理参数鉴别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的AUC为0.696~0.756,均大于50 keV图像纹理参数的AU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 keV图像纹理参数的峰度、能量和第25百分位数是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诊断鉴别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的AUC为0.915,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3.3%。结论:基于能谱CT平扫40 keV图像的直方图纹理参数构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能有效鉴别肾盂旁囊肿与肾盂积水。

    2024年02期 v.22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

    王新婧;施磊;李兵;冯吟;朱楠;

    目的:分析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与FIGO2018分期的诊断一致性。结果:68例中,FIGO2018分期ⅠB1期20例、ⅠB2期15例、ⅠB3期4例、ⅡA1期11例、ⅡA2期7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ⅢC1期2例、ⅣA期5例;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示55例与FIGO2018分期一致,其中,ⅠB1期18例、ⅠB2期13例、ⅠB3期2例、ⅡA1期9例、ⅡA2期5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ⅢC1期1例、ⅣA期4例。经Kappa检验,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0.768,P<0.05)。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ⅡB、ⅢB、ⅢC1、ⅣA期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79、0.848、0.469、0.801、0.665、0.985、0.470、0.485、0.784,准确率分别为95.59%、95.59%、94.12%、95.59%、92.65%、98.53%、95.59%、97.06%、97.06%。结论: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与FIGO2018分期的一致性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

    2024年02期 v.22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影像技术

  •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技术在双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

    陈昌美;胡容;刘宗才;王荣品;曾宪春;

    目的:探讨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双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疑似双下肢血管病变并行双能量CTA检查的患者52例,扫描后分别行线性融合(LB)技术和NLB技术重建,得到LB和NLB图像。对比LB、NLB及原始图像低kV(80 kV组)3组图像质量,包括客观评价(CT值、SD、SNR、CNR)和主观评分,以及图像优良率和图像可诊断率。结果:3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评分最高。80 kV组、LB组、NLB组图像可诊断率分别为61.54%(32/52)、38.46%(20/52)、65.38%(34/52),优良率分别为30.77%(16/52)、0(0/52)、38.46%(20/52)。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CT值、SD及CN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B组CT值最高,且CT值、SD及CNR均高于LB组(均P<0.05)。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能量CT的NLB技术可提高双下肢CTA检查的图像质量,有望增加双下肢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2024年02期 v.22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实验研究

  • 健康小型猪心脏IVIM成像不同冠状动脉间定量参数的对比分析

    宋辉;王荣品;

    目的:探讨健康小型猪心脏IVIM成像中不同冠状动脉间各定量参数的标准值。方法:采用3.0TMRIFIESTA序列对10只健康小型猪心脏行标准二、三、四腔心及左心室短轴电影成像,在短轴层面上再对心底、心中及心尖部分别行IVIM成像。由2位影像医师运用双盲法评估图像质量、划分等级,并分别测量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相关参数(D、D*、f)。结果:2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等级评估的一致性较好(K=0.84)。右冠状动脉(RCA)与左旋支(LCX)、左前降支(LAD)与左回旋支(LCX)间供血区域心肌的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A与LCX间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间的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D值和f值的AUC分别为0.625、0.488和0.342。结论: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各定量参数间有差异,各参数中D*值对正常心肌的诊断效能最佳,可获得相应心肌节段各定量参数的标准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2期 v.22 217-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经验交流

  •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中的应用

    刘红生;韩宇;杨润琴;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括:完全缺如、异位、单纯底板固定及发育不良。结论:镫骨畸形占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大多数,且畸形类型复杂多样;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听骨MPR及听骨链CPR)能精确显示镫骨畸形类型及有无合并面神经移位,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信息。

    2024年02期 v.22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CT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在回盲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国;高晓龙;孙媛媛;周根泉;张玉峰;

    目的:分析CT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CTE+C)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随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CT图像,均先后行常规腹部CT平扫和CTE+C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并分析回盲部病变的CTE+C图像特点。结果:回盲部病变检出率常规CT为44.0%(22/50),CTE+C为86.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E+C检查43例阳性患者,包括肿瘤性病变9例(回盲部腺癌3例,阑尾黏液瘤2例,淋巴瘤2例,回肠间质瘤1例,盲肠脂肪瘤1例),炎症性病变18例(盲肠、回肠炎11例,肠结核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其他良性病变16例(回盲部憩室11例,阑尾粪石4例,肠套叠1例);CTE+C检查7例阴性患者为肠黏膜炎症。结论:CTE+C较常规CT能够明显提高回盲部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02期 v.22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现状及展望

    毕瀚文;刘真;

    超声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首要手段,在显示斑块形态、结构、回声、血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斑块内存在新生血管时,可应用超声造影、超微血管成像进行补充,对于合并钙化的斑块,常规超声评估困难时,弹性成像对斑块内部结构的评估更具优势。多模态超声能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特征及易损斑块破裂的危险性,为临床早期介入、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22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何海军;杨斌;

    随着影像检查技术及仪器、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结节检出日益增多,但传统影像诊断方法缺乏特异度,诊断准确率较低。机器学习可从大规模的医学图像中挖掘出大量高维定量影像特征,为结节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就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指标、侵袭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展开综述。

    2024年02期 v.22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继续教育园地

  • 异位垂体后叶的成因、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顾芳;罗义琳;张国平;

    异位垂体后叶(EPP)是鞍区的一个重要影像学征象,可出现在多种先天性和后天性鞍区病变中。在T1WI上,EPP表现为正中隆起或沿垂体柄区域分布的高信号结节。对EPP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的影响,探讨EPP的相关疾病、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EPP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2024年02期 v.22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血管压迫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王烨婷;亓恒涛;

    血管压迫综合征是指在局部解剖空间内血管被其他结构压迫而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血管压迫综合征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可实时动态观察血管的形态变化,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在诊断血管压迫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主要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24年02期 v.22 24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简介

    <正>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发展成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影像科室,是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贵州省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与精准诊断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5年来,先后荣获医院授予的“青年文明号”“优秀服务集体”“优秀学科”,省直机关授予的“文明科室”,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服务集体”,国家卫健委授予的“优质服务岗”等荣誉。

    2024年02期 v.22 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