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访问量:476168

结核影像学

  • 基于TBSS对常规MRI检查不同颅内表现结核患者脑白质改变的分析

    王依川;赵春生;吕岩;贺伟;孙孟言;刘洪峰;侯代伦;

    目的:探讨常规MRI检查中不同颅内表现结核患者的脑白质改变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颅内结核(ITB)患者24例(ITB组)、颅外多器官结核(EMTB)患者26例(EMTB组)和健康对照(HC)25例(HC组)。采用DTI中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3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分析ROI的FA、MD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EMTB组仅MD局限性升高,ITB组FA广泛降低、MD升高更广泛。与EMTB组相比,ITB组FA降低和MD升高较广泛,范围小于ITB组与HC组之间的差异。ROI的FA、MD与认知功能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ITB和EMTB患者存在脑白质改变,并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EMTB患者可能存在脑内的微观病变。

    2025年05期 v.23 537-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价值

    袁小记;姜燕;田力文;孙秀彬;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定量参数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部SDCT检查且经临床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41例共97个淋巴结(结核组)、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48例共108个淋巴结(转移瘤组)。对SDCT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淋巴结最大层面、高密度区、低密度区的标准化碘密度(nID)、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_(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_(40~70)、λ_(70~100),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并对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诊断试验,评价其对淋巴结结核和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动脉期,2组淋巴结最大层面的nID、nZ_(eff)、λ_(40~70)、λ_(70~100),淋巴结高密度区的nID、nZ_(eff)、λ_(70~100),以及淋巴结低密度区的nZ_(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淋巴结高密度区的nID、nZ_(eff)、λ_(40~70)和λ_(7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脉期,2组淋巴结最大层面和低密度区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扫2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DCT动脉期及静脉期的各定量参数nID、nZ_(eff)、λ_(40~70)、λ_(70~100)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而平扫各定量参数难以鉴别两者。

    2025年05期 v.23 54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胸片的迁移学习对活动性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韩冬;贺太平;郭佑民;陈一兵;段海峰;于楠;

    目的:探讨基于胸片的迁移学习构建的模型对活动性肺结核(APTB)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15例APTB及513例CAP患者的胸片,按照5∶3∶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14例)、验证集(369例)及测试集(245例)。采用VGG16、Xception、ResNet50及MobileNet 4种预训练网络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完成后分别选择4个预训练网络在验证集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评价4个最优模型在测试集的区分度、校准度及净获益。结果:训练完成后,VGG16和ResNet50拟合较好,Xception和MobileNet存在过拟合现象。将上述4种网络在验证集准确率最高的模型应用于测试集,结果表明VGG16、ResNet50和MobileNet最优模型的AUC均高于Xception及影像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该3个最优模型及影像医师的校准度较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4种网络的最优模型均可在较大概率阈值范围内使患者净获益,其中VGG16最优模型的净获益最大。结论:迁移学习技术对APTB与CAP胸片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中VGG16在4种预训练网络中表现最佳。

    2025年05期 v.23 549-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婴儿卡介苗腋窝反应性淋巴结炎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刘枝红;洪玮;吕志红;胡智安;柯建梅;

    目的:探讨超声在婴儿卡介苗腋窝反应性淋巴结炎(BCG-it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腋窝BCG-itis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观察病变淋巴结的长短径比值、形态、边界、淋巴结门、血流情况,并进行分区、分型。结果:28例均为单侧病变,左侧18例,右侧10例。除1例为愈合后皮肤瘢痕形成外,余27例根据Level分区法确定病变分布,分为腋下组24例(88.9%),腋中组3例(11.1%)。28例按超声表现及病理发展过程,分为淋巴结炎型20例(71.4%)、干酪坏死型5例(17.9%)、脓肿窦道型2例(7.1%)和愈合瘢痕型1例(3.6%)。除1例愈合瘢痕型外,其余27例病变淋巴结内血流分布分型为中央型15例,周边型4例,混合型8例。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婴儿腋窝BCG-itis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2025年05期 v.23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CT特征模型对耐多药肺结核的预测价值

    刘申成;张欢;范如雪;杨洋;陈兆楠;程念岚;犹露;李邦国;

    目的:探讨临床-CT特征模型预测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具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肺结核患者430例,其中MDR-PTB 223例(MDR-PTB组),敏感肺结核(DS-PTB)207例(DS-PTB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表现。选取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CT特征为自变量,以是否耐多药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即临床-CT特征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MDR-PTB组复治、支气管扩张、病变累及肺叶≥3叶、多发空洞、厚壁空洞、包裹性积液、胸膜增厚、病情进展情况均较DS-PT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多发空洞、厚壁空洞、病情进展均为MDR-PT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显示,AUC为0.799,特异度为89.9%,敏感度为61.0%,对应回归模型预测最佳临界值为0.570。结论:MDR-PTB与DS-PTB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复治、多发空洞、厚壁空洞、病情进展等多种表现并存时高度提示为MDR-PTB;临床-CT特征模型可为MDR-PTB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2025年05期 v.23 559-56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肺结核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皓;王宇博;武佳磊;李佳庚;解博森;傅洋;杨斌;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肺结核的早期筛查、诊断鉴别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像组学通过从医学图像中高效提取大量特征,借助自动或半自动分析技术,将影像数据转化为具有高分辨力的可挖掘数据空间,辅助医师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肺结核患者。在这一过程中,深度学习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动化特征提取,深度学习能识别和预测复杂的影像模式。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在肺结核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深度学习成为自动化病灶检测、分割和分类的理想选择。综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在肺结核领域的应用进展,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

    2025年05期 v.23 563-56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影像学

  •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调节难治性抑郁症情绪网络的静息态fMRI研究

    王智;郭春蕾;何家恺;李小娇;陈丽梅;李抒凝;曹久冬;张磊;代金刚;方继良;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难治性抑郁症(TRD)纹状体功能的即刻调制作用。方法:纳入42例TRD患者(TRD组),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40例(对照组)。2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估;均给予taVNS刺激30 min,采用疏密波,频率4 Hz/20 Hz,刺激双侧耳穴心、肾,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前后行静息态功能fMRI,分析fMRI数据。结果:TRD组因头动剔除2例,纳入40例。刺激前后2组在左侧尾状核均存在交互效应。事后分析发现,刺激前TRD组左侧尾状核局部一致性(ReHo)值高于对照组(P=0.003);刺激后,TRD组左侧尾状核ReHo值显著降低(P<0.001)。2组左侧伏隔核与右侧前扣带回膝前部皮质(pgACC)功能连接存在明显差异(P<0.05)。事后分析显示,刺激后TRD组左侧伏隔核与右侧pgACC的功能连接值显著降低(P<0.001)。左侧尾状核ReHo值、左侧伏隔核-右侧pgACC功能连接值与HAMD-17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TRD存在基底节活动异常,taVNS可通过调制伏隔核、尾状核等与奖赏、情绪网络有关核团功能影响大脑活动,这也可能是其改善TRD负性情绪的脑机制。

    2025年05期 v.23 568-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研究

  • PD-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

    郑雪萍;刘欣蔚;马丽芬;董皖辉;朱成铜;张杰;林承露;

    目的:评估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TNM分期为Ⅲ~Ⅳ期的NSCLC患者,均行至少2个周期的PD-1/PD-L1抑制剂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收集首次免疫治疗开始前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根据实体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评估治疗效果,主要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不同因素的中位OS和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免疫联合中药治疗6个月后疾病控制率为62.0%(57/92),客观缓解率为43.5%(40/92)。中位OS为31(95%CI 21.2~40.8)个月,中位PFS为20(95%CI 9.2~30.7)个月。一线免疫联合中药治疗33例,中位OS为31(95%CI 21.5~40.5)个月,中位PFS为30(95%CI 8.2~31.8)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肝转移、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及影像组学评分是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影像组学评分(<0.492)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肝转移、基线NLR及免疫治疗线数是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Ⅲ期及一线免疫联合中药治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5.0%(23/92),G3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2.2%(2/92),未发生免疫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PD-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扶正祛邪方治疗晚期NSCLC具有一定有效性及安全性。肝转移和影像组学评分(<0.492)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Ⅲ期和一线免疫联合中药治疗为PFS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像组学有助于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的预后。

    2025年05期 v.23 573-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1W/T2W比值图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髓鞘发育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张树军;姜丽萍;刘文晶;邱凤娟;陈淼淼;陈月芹;

    目的:基于T_1W/T_2W比值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脑髓鞘发育改变及其与ASD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ASD患儿(ASD组),基于不同中医证候分为心肝火旺证41例,痰蒙心窍证28例,心脾两虚证28例,肾精不足证53例;另收集正常发育儿童50例(正常发育组)。使用T_1W/T_2W比值图表征脑髓鞘发育程度,采用自闭症行为检查量表(ABC)、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对ASD症状进行评估。分别提取4种证型ASD患儿脑灰质、脑白质区域T_1W/T_2W比值,并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寻找脑髓鞘发育异常区域。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儿差异脑区T_1W/T_2W比值与ASD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精不足证患儿年龄小于其他3种证型及正常发育组(均P<0.05);心脾两虚证女性患儿发病率高于心肝火旺证和痰蒙心窍证(均P<0.05)。心肝火旺证患儿脑白质穹隆及左侧小脑上脚髓鞘发育程度显著低于正常发育组,且左侧小脑上脚T_1W/T_2W比值越低,ASD症状越重。痰蒙心窍证患儿包括额顶网络、注意网络、后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及视觉网络等功能区域在内的广泛灰质T_1W/T_2W比值减低,白质区域则以双侧矢状层、上纵束、外囊等区域T_1W/T_2W比值减低,且与灰质区域部分对应。肾精不足证患儿表现为以额叶及中央旁小叶为主要脑区的异常;其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区相对其他证型更广泛,脑白质微结构损伤可能是其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不同中医证型ASD患儿发病年龄和性别具有特异性。T_1W/T_2W比值反映的不同脑区髓鞘发育异常可能为ASD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提供神经生物学依据。

    2025年05期 v.23 580-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神经影像学

  • 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衰退的预测价值

    张冬燕;王维;石岳;刘兵;刘爱媛;康志雷;

    目的:评价动脉自旋标记(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衰退(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98例AIS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END组68例和非END组13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IS患者END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相关因素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年龄、性别、NIHSS评分、多个标记后延迟(PLD)(PLD 1.5 s、PLD 2.5 s)的低灌注体积、低灌注体积比(H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NIHSS评分、1.5 s PLD低灌注体积、2.5 s PLD低灌注体积、HVR是AIS患者END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1.5 s PLD低灌注体积、2.5 s PLD低灌注体积、HVR是AIS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IHSS评分为保护因素(P<0.001)。ROC曲线显示,年龄、NIHSS评分、1.5 s PLD低灌注体积、2.5 s PLD低灌注体积、HVR预测AIS患者END的AUC分别为0.672、0.702、0.701、0.722、0.902。结论:年龄、NIHSS评分、1.5 s PLD低灌注体积、2.5 s PLD低灌注体积、HVR对AIS的END具有预测价值,且HVR的预测价值更高。

    2025年05期 v.23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胸部影像学

  • 浸润性乳腺癌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与术后2年结局的关系

    蒋艳;谭仲俊;毛家仁;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术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与术后2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根治术的31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行DCE-MRI和DWI检查,获取相关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间隙容积分数(Ve)和ADC值。术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286例)。比较2组术前DCE-MRI参数和ADC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浸润性乳腺癌术前DCE-MRI参数及ADC值与术后2年结局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术前DCE-MRI参数及ADC值对术后2年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K~(trans)、K_(ep)和ADC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2组V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术前K~(trans)、K_(ep)及ADC值与术后2年结局呈正相关(r=0.521,0.584,0.574;均P<0.05)。ROC曲线显示,术前K~(trans)、K_(ep)和ADC值联合对术后2年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853,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766、0.800。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术前DCE-MRI参数K~(trans)、K_(ep)及ADC值与术后2年结局相关,三者联合有助于预测术后2年结局。

    2025年05期 v.23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模态超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黄莹;代妮娜;张文君;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术前均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30例)和无ALNM组(62例)。比较2组的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特征,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预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血流分级、增强方向、边缘呈放射状增强、滋养血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分级Ⅱ~Ⅲ级、边缘呈放射状增强、滋养血管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上述3个指标单独诊断ALNM的AUC分别为0.697、0.603、0.665,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37,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血流分级Ⅱ~Ⅲ级、边缘呈放射状增强、滋养血管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对乳腺癌ALNM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3 598-60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腹部影像学

  • ADC直方图分析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评估中的价值

    张志平;董从松;刘洋;邢伟;蒋振兴;

    目的:探讨基于肾皮质ADC的直方图分析在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CKD患者,采用半定量方法分为轻度纤维化组27例和中重度纤维化组23例,2组均在肾组织活检前行DWI检查。利用FireVoxel获得2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直方图参数与纤维化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结果:2组患者肾皮质的6个ADC直方图参数(平均值,第10、25、75、90百分位值和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皮质ADC平均值与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性最强(r=-0.536,P<0.001;r=0.440,P=0.001)。肾皮质ADC第25百分位值与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强(r=-0.572,P=0.001),其鉴别轻度与中重度纤维化的AUC最大,为0.816(95%CI 0.681~0.911);肾皮质ADC第25百分位值联合eGFR的鉴别诊断效能更高,AUC为0.860(95%CI 0.732~0.942)。结论:基于肾皮质的ADC直方图分析在无创评价CKD患者肾间质纤维化方面可行。

    2025年05期 v.23 603-60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张旭;南凤娟;张全英;李雪梅;朱书萌;张丽娟;

    目的:观察经阴道超声(TVS)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TVS诊断为疑似EP的3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育龄期327例,绝经后26例;300例存在异常子宫出血症状(包括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等),53例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异常。均行TVS、宫腔镜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宫腔镜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TVS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353例中,330例(84.99%)经宫腔镜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P。TVS对EP的检出率为70.82%(250/353),敏感度为71.21%(235/330),特异度为34.78%(8/23),准确率为68.84%(243/353)。TVS显示宫内高回声250例,高回声直径≥1.0 cm且存在血流信号较高回声直径<1.0 cm对EP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内膜厚度≥1.0 cm较内膜厚度<1.0 cm对EP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TVS对E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表现(如高回声区域的大小、内膜厚度、是否存在血流信号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3 60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在正常妊娠孕妇不同孕期宫颈硬度分析中的应用

    陈福美;王淑琳;马琳琳;杨娇妹;

    目的:应用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探讨正常妊娠孕妇不同孕期宫颈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常规产检孕妇185例行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随访排除早产8例、胎儿严重畸形3例,最终纳入174例,其中妊娠12周49例妊娠,16周24例,20周24例,24周21例,28周21例,32周18例,36周17例。记录174例的弹性对比度指数(ECI)、硬度比(HR)、宫颈内口应变平均值(IOS)、宫颈外口应变平均值(EOS)、宫颈内外口应变比值(IOS/EOS)等宫颈弹性参数,分析宫颈弹性参数与孕周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随孕周增加,HR呈降低趋势,ECI、IOS、EOS、IOS/EOS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HR与孕周呈负相关(r=-0.175,P=0.02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HR=77.409-0.234×孕周;ECI、IOS、EOS均与孕周呈正相关(r=0.433,0.452,0.291;均P=0.001),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ECI=1.863+0.050×孕周,IOS=0.160+0.004×孕周,EOS=0.204+0.003×孕周。结论:随妊娠进展,正常妊娠孕妇宫颈的不均质性不断增加,宫颈硬度不断降低,且以宫颈内口的硬度降低为著。

    2025年05期 v.23 61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骨骼肌肉影像学

  • 早期膝骨关节炎软骨T2-mapping成像定量分析与滑液中IL-1含量的相关性

    师范;黄文亮;

    目的:探讨早期膝骨关节炎软骨MRI T_2-mapping成像测量的T_2值与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46例,行膝关节常规序列及T_2-mapping序列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股骨承重面、非承重面软骨区及胫骨内外侧髁T_2值,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滑液中IL-1的含量,分析T_2值与IL-1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膝骨关节炎股骨内髁承重面关节软骨T_2值为40.51~54.43 ms,平均(47.87±2.77)ms;非承重面关节软骨T_2值为43.01~47.71 ms,平均(45.31±2.17)ms。股骨外髁承重面关节软骨T_2值为39.86~48.43 ms,平均(44.87±3.27)ms;非承重面关节软骨T_2值为44.31~48.91 ms,平均(46.31±3.37)ms。胫骨内髁关节软骨T_2值为39.49~51.21 ms,平均(46.31±2.67)ms;胫骨外髁关节软骨T_2值为40.59~46.71 ms,平均(43.19±2.67)ms。膝关节滑液IL-1含量为36.66~72.82 pg/mL,平均(54.76±30.05)pg/mL。股骨内髁承重面及胫骨内髁关节软骨T_2值与滑液中IL-1含量均呈正相关(r=0.849,0.848;均P<0.001);股骨内髁非承重面、股骨外髁承重面及非承重面、胫骨外髁关节软骨T_2值与滑液中IL-1含量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股骨内髁承重面及胫骨内髁关节软骨T_2值与滑液中IL-1含量呈正相关,T_2-mapping成像可作预测早期骨性关节炎炎症程度及活动期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2025年05期 v.23 6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定量CT探讨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朱文姬;马培旗;张小艳;王仲秋;孙舒宝;袁玉山;

    目的:基于定量CT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脂肪、腰椎骨密度与肌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T2DM组)及150例年龄相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腹部CT资料,根据CT测量的L_3椎体水平骨骼肌指数(SMI-L_3),将2组进一步分为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间临床、影像学数据的差异。比较T2DM组中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间BMI、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血脂、血糖、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L_3椎体水平骨骼肌面积(SMA-L_3)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SMI-L_3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SFA、VFA、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肌少症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中肌少症78例,非肌少症102例。T2DM组中肌少症与非肌少症患者的BMI、糖尿病病程、骨密度、SFA、VFA、SMI-L_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病程与SMI-L_3呈负相关,BMI、骨密度、SFA、VFA与SMI-L_3均呈正相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增加是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及骨密度增加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更易发生肌少症和腹部脂肪堆积,糖尿病病程增加是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BMI、骨密度增加是其保护因素。

    2025年05期 v.23 619-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亚型颅底脊索瘤的影像诊断及预后分析

    范存庚;张玲;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颅底脊索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分析。方法:收集行C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67例,随访1~119个月。结果:67例中经典型49例,软骨样型10例,去分化型8例。3种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直径和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典型和软骨样型的Ki-67大部分为低表达,去分化型的Ki-67以中高表达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3种亚型肿瘤的骨质破坏方式、有无碎骨块、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亚型肿瘤的边界、生长方式、钙化、纤维间隔、T_1WI和T_2WI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囊性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比男性的无病生存期(DFS)长;去分化型较经典型的DFS短(P=0.001);软骨样型比经典型的总生存期(OS)长(P=0.031)。相较于完整的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复发后放疗(P=0.015)和仅活检未治疗(P=0.004)的OS更短。结论:去分化型脊索瘤的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均最高;颅底脊索瘤患者应在第1次手术后及时行辅助性放疗以改善预后。

    2025年05期 v.23 624-628+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儿科影像学

  • 婴幼儿呼吸频率对不同螺距模式下胸部双源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刘松国;韩梦瑶;刘晓朋;孟祥福;韩广;于秀英;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频率对大螺距模式(HPM)和小螺距模式(LPM)下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胸部CT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HPM组和各LPM组各40例。HPM组行HPM胸部CT检查,LPM组行LPM胸部CT检查。80例中高呼吸频率(RR)52例,低RR 28例。比较2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过度扫描距离,以及主、客观图像质量。同时比较不同呼吸频率时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HPM组ED为(3.31±0.28)mSv,LPM组(1.79±0.15)mSv;HPM组过度扫描距离(6.54±5.94)cm,LPM组(4.02±2.5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HPM组整体图像质量优于LPM组(运动伪影评分:1.6分vs. 2.3分,图像质量评分:3.6分vs. 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4);HPM组高RR患者运动伪影明显少于LPM组,HPM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LP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低RR患者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M组图像噪声、信号、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RR患儿在自由呼吸状态下,HPM胸部CT检查的图像质量较LPH更好,而低RR患儿使用LPH行胸部CT检查,可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2025年05期 v.23 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智能影像学

  • 深度学习在踝关节软骨MRI BLADE序列成像中的应用

    孙岩;邹月芬;庄启湘;刘可夫;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超分辨增强(SRE)算法和去噪增强(DNE)算法深度学习在踝关节软骨MRI刀锋(BLADE)序列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患者组)和踝关节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15例。先完成MRI校准水模成像,2组再行不同K空间BLADE序列成像(覆盖率分别为50.5%和100%),通过SER和DNE对原始MRI图像行SER和DNE深度学习。比较水模2种BLADE序列原始图像与SRE、DNE图像的SNR,以及对照组踝软骨2种BLADE序列原始图像及SRE、DNE图像的SNR和CNR(软骨/软骨下骨,软骨/滑液)。由2位医师对患者组2种BLADE序列及其深度学习后的SRE和DNE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主观评分包括非损伤软骨区域解剖细节、损伤软骨区域诊断价值、噪声及伪影3个方面。结果:BLADE-50.5%序列扫描时间仅为BLADE-100%的51.25%。水模BLADE-50.5%、BLADE-100%原始图像SNR分别为38.37(23.02,53.06),54.91(45.18,60.47);BLADE-50.5%-SRE、BLADE-50.5%-DNE的SNR分别为54.60(25.10,74.54)和61.26(26.75,84.94),两者与水模BLADE-100%原始图像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6种图像间SNR_(软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2种原始图像与BLADE-50.5%-SRE、BLADE-100%-SRE、BLADE-100%-DNE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6种图像CNR_(软骨/软骨下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2种原始图像与BLADE-50.5%-SRE、BLADE-100%-SRE、BLADE-100%-DNE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6种图像CNR_(软骨/滑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2种原始图像与深度学习后4种图像间CNR_(软骨/滑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在非损伤软骨区域3层结构、损伤软骨区域诊断特征、噪声及运动伪影3个方面,经SRE、DNE深度学习后的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原始影像(均P<0.05),且以BLADE-100%-SRE评分最高,BLADE-50.5%-SRE次之。结论:利用深度学习(SRE和DNE)可获得比原始图像质量更好的踝软骨图像;且SRE的SNR和CNR更高,在对踝软骨损伤主观评价上表现最好。

    2025年05期 v.23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b值DWI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可重复性及其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杨晓;孟瑜;万振法;钱绍文;孙亚明;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b值DWI影像组学特征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及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12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02例健康被试者(对照组)的多b值DWI数据,从中提取90个影像组学特征。用变异系数百分比(%COV)评估组学特征的稳定性,并用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估其可重复性,获得在不同b值和患者间变异较小、可重复性较高的特征。另收集106例作为外部验证集,包括肝硬化53例和健康被试者53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特征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9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26个特征在多b值和患者间的变异较小(%COV<20%);GLRLM-RLNUN、GLCM-J.Entropy等13个特征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邻近b值DWI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可重复性更高。在外部验证集中,非均一性依赖的特征GLRLM-RLNUN、GLDM-DNUN,与熵依赖的特征GLCM-J.Entropy、GLCM-SumEntropy、IH-Entropy共5个特征的AUC分别为0.924、0.967、0.865、0.891和0.887。结论:不同b值DWI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从邻近b值的DWI图像中提取的特征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GLRLM-RLNUN、GLCM-J.Entropy、GLCM-SumEntropy、IH-Entropy和GLDM-DNUN可作为诊断肝硬化的无创影像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3 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关联规则模型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

    王晸;田龙;崔书君;杨松林;刘庆啸;朱晓龙;

    目的: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评分等临床资料创建新型关联规则预测模型,评价其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1 00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建模组(700例)和验证组(300例)。对建模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关联规则分析,以PI-RADS V2.1评分等临床资料为前项,以前列腺癌为后项计算有效强关联规则并创建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评价模型质量,完成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前列腺癌AUC,完成外部验证。结果:新型关联规则模型预测结果显示,PI-RADS V2.1评分≥3分、年龄≥70岁、前列腺体积(PV)<50 mL且总PSA(tPSA)≥7 ng/mL时前列腺癌发生率为79%。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62(95%CI 0.639~0.810);校准曲线中预测值与观测值一致性较好。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AUC为0.893,高于PI-RADS V2.1评分(0.831)、年龄(0.686)、PV(0.722)、tPSA(0.634)。外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验证组前列腺癌的AUC为0.884,与建模组ROC曲线拟合结果较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98,P>0.05)。模型对不同部位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均可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基于PI-RADS V2.1评分等临床资料的新型关联规则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的效能较理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23 647-65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6年征订启事

    <正>《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系列杂志之一,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于2003年第1季度正式创刊。本刊已被知网、万方、维普等收录。本刊已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23年入选中医药中文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验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以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针灸影像学、智能影像学、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胸部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骼肌肉影像学、儿科影像学、影像技术、介入放射学、继续教育园地等。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及中医、西医临床医师。

    2025年05期 v.23 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介入影像学

  • CT-DSA融合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刘敏;赵新军;汪龙;

    目的:探讨CT-DSA融合成像在左心耳封堵术(LAAO)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10例行LAAO的患者,随机分为CT-DSA融合组(55例)和标准DSA组(55例)。CT-DSA融合组在CT-DSA融合图像引导下行LAAO,标准DSA组在DSA引导下行LAAO。观察并对比2组手术成功率、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局。结果:与标准DSA组相比,CT-DSA融合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96.36%vs. 83.64%,P=0.026),对比剂用量更少[(75.12±10.11)mL vs.(95.32±15.21)mL,P<0.001],辐射剂量更低[(2 515.25±124.33)mGy·cm2 vs.(2 854.44±155.32)mGy·cm2,P<0.001],手术时间更短[(50.1±10.21)min vs.(60.35±12.17)min,P=0.02],6个月随访时卒中发生率更低(0 vs. 5.45%)。但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心包积液、器械相关血栓和器械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标准DSA成像相比,CT-DSA融合成像显著提高了LAAO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建议将CT-DSA融合成像整合到LAAO的标准实践中,以优化患者结局。

    2025年05期 v.23 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高海峰;卢庆威;张万高;赵永军;

    目的:评价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标准化PMC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间Brisman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疼痛量表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PMC总有效率96.7%(20/30),其中治愈19例(63.3%)、显效8例(26.7%)、有效2例(6.7%)、无效1例(3.3%)。术后1 d、1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BNI疼痛量表分级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感觉异常和咀嚼肌无力发生率较高,术后6个月均显著下降(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2例(6.7%),无死亡患者。结论:DSA引导下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并发症可逐渐缓解,复发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年05期 v.23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SA引导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丁霞;亓敏;张勇创;郭林;徐伟;徐华晓;隋玉栋;李雷;

    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经DSA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TIAP植入路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267例,根据穿刺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116例)和经锁骨下静脉组(151例)。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9.14%(115/116),经锁骨下静脉组为98.68%(149/15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内静脉组留置时间长于经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0个月后,经颈内静脉组发生气胸、港周血肿、导管异位情况,均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纤维蛋白鞘、港体翻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安全、微创、有效,且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首选。

    2025年05期 v.23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影像技术

  • 基于知识图谱的腹部前后立位片的智能质量控制

    鲁文豪;谷宗运;张禹萱;王倩;宋亮亮;李传富;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知识图谱腹部前后立位片(腹部平片)的影像智能质量控制(质控)算法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在安徽省影像云平台获得4 499张脱敏后的腹部平片,按7∶1∶2比例分为训练集3 136张、验证集457张和测试集906张。构建知识图谱进行单人质控和多人质控标注,训练人工智能(AI)模型,以3位质控专家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单人质控、多人质控及AI质控的图像技术质量精确率和图像清晰度、精确率。评估单人质控、多人质控与参考标准的相关性。结果:测试集中,与参考标准相比,AI质控的平均精确率高于单人质控(A、B)(P<0.01);在图像清晰度方面,AI质控的相关性最高(0.754),其余依次为多人质控(0.671)和单人质控A(0.625)、B(0.617)。结论:在图像投照技术和图像清晰度的质量评估中,AI质控效果明显优于单人质控,甚至部分标签略优于多人质控,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2025年05期 v.23 66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科简介

    <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创建于1955年,初称中央直属结核病研究所、中央直属结核病医院,于2010年正式更名,并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模式。医院如今已成为一家以胸部疾病诊疗为核心,融合医疗、教学、科研与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北京市属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同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临床医学院,也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医学影像科自1955年建院之初便创建,历经数十载发展,已成为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预防筛查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胸部影像学专业科室,作为全院临床诊疗的重点科室,为北京胸科医院在结核病与胸部肿瘤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国内权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影像学基础,是支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结核病科)建设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5期 v.23 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